具有特殊地域情懷的作家大都是有氣象的,正若王蒙與新疆的血脈相連使其創作進入開闊深邃的境界,徐劍對西藏的一往情深也使他在作品中開辟出一片令人稱羨的精神高地。
活動現場,《世界之巔》主編、西藏生物影像保護(TBIC)創始人羅浩通過紀錄片及圖片的展示,與大家分享了《世界之巔 西藏珠穆朗瑪峰生物多樣性觀測手冊》的內容。
《金青稞》在徐劍的創作中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其藝術視角由歷史的西藏轉向當下的西藏,由文化的西藏轉向現實的西藏,所表現的,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命題——精準扶貧。這也是徐劍對于火熱的時代交出的完美答卷。
作為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這個《辦法》是由四川省政府牽頭,半年多前起草,也是反復斟酌過的,“是一件好事?!?/p>
這是一場持續了近九年的“搶救”,古籍專家們朝夕必爭只為讓幾近損毀的珍貴藏文古籍早日“重生”。當下,這場和時間的“角力”仍在繼續。
橙黃兩色鮮明搭配的封皮,做工考究的紙張,以及每一頁上明亮簡單的圖案、富有趣味性的藏文,讓這本兒童讀物頗具新意。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與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12日在北京簽署《“中國唐卡文化研究”系列叢書合作協議》。
在《藏地牛皮書》出版之前,我們這些驢友人手一本《LP西藏》(Lonely Planet),也就是說,中國的年輕人都拿著老外出的驢友書獨自走天涯。
總的說來,《白色莊窠》有一種潔白素凈的氣質,干凈、含蓄、節制、內斂,且語言有密度,信息量大,是一部經得起咀嚼的小說。
寧夏各族作家普遍具有較為自覺的文體意識,他們在寫作實踐中能夠選取擅長并契合自己情性的文體,沉潛其中,苦心經營,創獲頗多。
王小忠是來自甘肅甘南的一位藏族作家。多年來,他筆耕不輟,先后出版詩集《甘南草原》《小鎮上》,散文集《浮生九記》《黃河源筆記》等。
5月9日下午,知名企業家、詩人、作家黃怒波攜新作《珠峰海螺》和出版方人民文學出版社共同在珠峰北坡登山大本營向日喀則市、西藏登山協會、西藏圣山登山探險服務有限公司隊員捐贈新書。
當拿到由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新書《藏村日常:民族共同體社會的傳播學研究》時,內心充滿了期待——因為“熟知并非真知”,加上每次下鄉都有任務在身,所到一處村莊總覺得看得不夠“仔細”。
近日,拉薩市婦聯開展以“頌百年風華,傳紅色基因”為主題的親子閱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