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換了個地方實現夢想”,他們來到海拔5000米的地方奉獻青春
從部隊退役后,他們主動報名,選擇到全國海拔最高的縣——西藏那曲市雙湖縣建功立業。幾年來,17名退役士官退役不褪軍人本色,主動轉戰海拔5000多米的地區,奉獻青春芳華,書寫別樣人生。
他們大多是“90后”黨員,為了高海拔地區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舍小家顧大家,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譜寫了奮發有為、民族團結的青春之歌。
“我們只是換了個地方實現夢想”
2017年,西藏那曲面向全國退役軍人招錄公務員,最終來到雙湖縣工作的有17人。他們中15人是中共黨員或預備黨員,14人是“90后”,11人是大學生退伍兵。
地處藏北高原深處的雙湖縣,面積近12萬平方公里,人口僅1.4萬余人,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每年有10個月的漫長冬季,最低氣溫零下40℃。
雙湖縣全景(2019年1月31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雙湖縣冬季景色(2019年2月1日拍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在部隊已經吃了那么多苦,為何還要到艱苦的雙湖?在內地就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為何還要到偏遠高寒的那曲?面對記者的提問,他們說:“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吃點苦算不上什么?!?/p>
老家河南平頂山的吳炳辰出生于1993年,是家里的獨生子,畢業于平頂山經濟管理學校,退伍前在陜西某部隊連隊做文書工作?!半m然聽說這里比較苦,但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和黨員,最不怕的就是吃苦。覺得可以趁年輕闖一闖,就報名來了?!彼f。
左圖為在軍營時的吳炳辰,右圖是在雙湖縣工作后的他。(拼版照片,受訪者提供)
1990年出生的馮守信畢業于解放軍特種作戰學院。脫下軍裝后,他主動報名到西藏工作,被分配到雙湖縣委組織部?!皬能姞I到地方,職能任務、崗位特點和編制序列截然不同,但目標卻是一致的,都是為國家和人民奉獻奮斗,我們只是換了個地方實現夢想?!瘪T守信說。
左圖為當兵時的馮守信,右圖是到雙湖縣工作后的他。(拼版照片,受訪者提供)
轉崗不轉志
作為“海拔特別高,氧氣特別少,路況特別差,大風大雪特別多”的“特別區”,雙湖是純牧業區。
20世紀70年代,那曲牧民為了解決草畜矛盾挺進了這片“無人區”。2012年,國務院批準設立雙湖縣,群眾收入主要依靠牧業和草場補貼等,曾是深度貧困縣,脫貧難度大。
17名退役士官抵達雙湖時,正是脫貧攻堅關鍵期,他們轉崗不轉志,迅速投入到這場“戰斗”中,想方設法為群眾致富找路子,把從軍的初衷與夢想延伸到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
雙湖縣牛羊等畜產品質量上乘,但由于地處偏遠,畜產品商品率低,影響群眾增收。他們利用電商網絡和微信,發動內地親朋好友購買雙湖畜產品。
1993年出生的柴淦和王垚熹,分別畢業于武警杭州士官學校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目前都在雙湖縣政府辦公室工作,他們常常吸著氧氣加班到深夜。柴淦說:“從人民子弟兵轉變到人民勤務員,無論在什么崗位,我們都要始終做到忠誠不移、作風不變、標準不降?!?/p>
左圖是當兵時的李華清,右圖是到雙湖縣工作后的他。(拼版照片,受訪者提供)
畢業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李華清,目前在雙湖縣衛健委工作,他經常到縣人民醫院幫助前來看病的群眾掛號、買藥?!半p湖縣人民醫院人手嚴重不足,雖然我只能幫忙做一些瑣碎的事情,但看到群眾會心的笑容,聽到他們說感謝的話,就感覺自己的選擇沒有錯?!彼f。
沉下心扎下根
雙湖縣委組織部部長劉剛說,雙湖條件艱苦,如何保持干部隊伍相對穩定一直是組織部門很“頭疼”的事?!白畛跷覀儞倪@17名年輕人是否能待得住,如今距他們入職快4年,沒有出現一名‘逃兵’,說明他們是真正把心沉下來了?!彼f。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覺得這里太艱苦了,天氣最冷的時候,早上洗臉水都凍住了?!眳潜秸f,每次休假返回雙湖,他都會經歷一次高原反應的痛苦折磨,家人勸他說實在堅持不了就辭職回老家,他一度有些動搖,但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和黨員,他覺得不能因為艱苦就放棄。
記者了解到,17名退役軍人年齡多在30歲左右,這正是對愛情、休閑生活、現代娛樂充滿憧憬的年齡段,但他們得面對感情的糾結和生活的單調。2020年10月,在雙湖縣協德鄉工作的何青檢甫一結婚,就開始了兩地分居的夫妻生活。
“每每想起在軍校的日子,心里總是充滿自豪?!瘪T守信說,“在部隊,我要做保衛祖國的戰士;到地方,我要為當地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p>
采訪時,這批退役士官總說自己身體沒有大問題,可當地醫生告訴記者,他們中大部分都尿酸偏高,嚴重的患上了痛風,是醫院的“??汀?。
“雙湖的風很大,可當地干部群眾信任我們、關愛我們,讓我們心里很暖?!眳潜秸f,“我們還年輕,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奉獻自我,這是青春應有的模樣?!?/p>
這句話,也是17名退役士官共同的心聲。
文字記者:沈虹冰、張京品、田金文
視頻記者:田金文
海報拍攝:孫非
海報制作:田金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把青春獻給高原地質事業
達娃先后在西藏地勘局地熱地質大隊化驗室、監理項目、地熱勘查院工作,現任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地熱地質大隊地熱勘查院院長。[詳細] -
此愛跨山海,山海亦可平——一位天津“80后”援藏教師的“青春之歌”
從渤海灣畔到雪域之巔,陳洪順用大手牽住孩子們的小手,用奉獻與堅守唱響了知識扶貧的“青春之歌”。[詳細] -
邊防線上,有我們的青春和熱血
前不久,記者采訪了身處祖國西陲的西藏軍區“里孜戍邊模范連”,傾聽官兵們的動人故事,感受拳拳強軍之心、報國之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