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葡萄美酒
歷經夏的蓬勃,秋的收獲,坐落在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交匯之地的西藏芒康的山川大地,靜靜地沐浴著高原的陽光,重新聚集來年綻放綠色生命的能量。而由這片土地供奉給人們的各色葡萄,已經變成佳釀,或是在酒窖,或是在人們的餐桌上。
我們是在夏天去的西藏芒康的納西鄉,當地人說,在納西民族鄉,沒有不結果子的樹。我們沿著小道穿行在村落或田間,成片的葡萄園隨處可見,密密匝匝的葡萄隱匿在葉片下面,田園地頭巨大的核桃樹碩果累累,石榴樹上尚未凋謝的花朵在厚重的綠叢中綻放著鮮亮的紅艷。
在這片高山峽谷之中,說起釀酒的葡萄,就不得不說位于滇藏公路旁,距芒康縣城107公里的西藏境內的唯一的天主教堂。1865年,法國傳教士鄧得亮神父來到這里,建起了“圣母敬教之佑堂”,近百年間,先后有17位外國傳教士來此傳教并進行相關活動。教堂所在地百分之八十的村民信奉天主教。有上鹽井村,自然也有下鹽井村,兩個村子相距約三公里,上鹽井村的人大部分信仰天主教,每周都做禮拜,念譯成藏文的《圣經》;下鹽井村的人們卻都信奉藏傳佛教。兩個信仰不同宗教的小村子,可以互相通婚,卻又是保持自己獨立信仰的近鄰。且有部分家庭既有信天主教的教徒,也有信藏傳佛教的教徒。
閱讀全文請點擊:http://www.ctibet.org.cn/magazine/2021/03/index_41.htm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歷代中央政府管理下的活佛轉世制度
藏傳佛教活佛轉世有其宗教理論依據,但成為一種制度并延續下來,根本原因在于元朝以來歷代中央政府對藏傳佛教相關教派的敕封和管理。[詳細] -
終生難忘的西藏歲月
1952年,時年17歲,以優異成績從四川宜賓衛生學校中專班畢業后,我被分配到中央衛生部首批赴西藏衛生工作大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