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21日發表的《西藏和平解放與繁榮發展》白皮書指出,舊西藏的封建農奴制黑暗落后,必然退出歷史舞臺。
在父親的影響下,洛瓊奮斗在基層一線,為群眾脫貧致富奔波操勞。洛瓊經常走村入戶,了解村民生活狀況,他還自掏腰包購買米、面等生活用品,送到村民家里。
5月16日,西藏墨脫公路上的達木珞巴民族鄉貢日村景象,該村此前為舊墨脫公路物資轉運點,被稱為“80K”。
5月12日,李純民(左)與西藏昌都市藏醫院骨科天津援藏的李明新主任查看右腳殘疾女童扎西措姆的X光片。
4月22日,李純民在天津家中展示向青藏鐵路建設捐款的部分匯款單存根。4月底,從北京到天津,再由天津到四川成都轉機到西藏昌都,我一路跟隨李純民。
前50年西藏雖有離心,但未與祖國斷線;《十七條協議》解決了西藏的主權問題,民主改革解決了西藏的政權問題,自治區成立解決了西藏的制度問題,全國人民的支援解決了西藏的長治久安問題。
青藏鐵路那曲物流中心占地面積達8000畝,相當于二十多個北京“鳥巢”的面積。
2009年盛夏,我從拉薩驅車前往班戈縣,發現這個正在改建柏油路的交通樞紐,已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路面加寬鋪油、橋涵重修加固、改善危險路段……此后幾十年,國家對“兩路”的整治和改造持續不斷,保障著兩條高原生命線的順暢。
德西美朵演唱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天上的西藏》《這里是祖國的高原》《她從雪山來》……每一首都飽含著她對西藏的情感。
1951年冬天,十八軍獨立支隊官兵抗風雪、戰嚴寒,翻越覺孜拉山,從納龍嘎木(現在的當雄縣烏瑪塘鄉納龍村)進入拉薩。
1963年的“上海之春”音樂節舞臺上,上海音樂學院民族班的藏族學生才旦卓瑪唱響《唱支山歌給黨聽》,經過電臺的錄制播放,傳遍大江南北,成為幾代人心中最熟悉的紅色經典旋律之一。
走進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玉麥鄉和拉郊鄉,映入眼簾的是新發展新變化新面貌,過去的老舊村落猶如脫胎換骨,取而代之的是設施完善、產業興旺、生態良好、宜居宜業的社會主義富裕文明小康村。
從一件金掛飾到7件金銀面飾,是誰在使用?謎一樣的墓葬“洞室之謎”,又是如何揭開?從2017年象泉河畔北岸的一次搶救性發掘到今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桑達隆果,這個沿用千年的墓地到底還有哪些奧秘?一起來探秘!